基于多个处理器的并行处理系统.doc
约64页DOC格式手机打开展开
基于多个处理器的并行处理系统,页数 64字数20957摘要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高速互联网络将工作站、或者高档微机互连起来构成的机群系统,正逐步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主要平台之一,并随之出现了机群系统上的各种并行通信系统。对这些并行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测量、评估,并以此指导...
内容介绍
此文档由会员 猛龙 发布
基于多个处理器的并行处理系统
页数 64 字数 20957
摘要
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高速互联网络将工作站、或者高档微机互连起来构成的机群系统,正逐步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主要平台之一,并随之出现了机群系统上的各种并行通信系统。对这些并行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测量、评估,并以此指导并行应用的开发成为必要。
本文在通信microbenchmark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测试了机群系统上四种并行通信系统——GM_API、100M以太网上的MPICH、Myrinet网络上的MPICH和GM_MPI——的表征通信性能的LogP参数,并通过比较,得出四种并行通信系统特点和优劣关系。以期得到比较有价值得结论。
关键字:机群,LogP,通信benchmark,MPI,GM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 前言 4
1.1 机群系统 4
1.2 MPI、MYRINET和GM 9
第二章 通信MICROBENCHMARK技术和LOGP模型 12
2.1 LOGP模型 12
2.2 通信MICROBENCHMARK技术 14
第三章 基于通信系统GM A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19
3.1 未加入计算时间的结果 19
3.2 加入了计算时间的结果 22
3.3 往返时间RTT 28
3.4 结果分析 29
3.5 总结 32
第四章 基于通信系统100M以太网上M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33
4.1 未加入计算时间的测试结果 33
4.2 加入了计算时间的测试结果 34
4.3 往返时间RTT 36
4.4 测试结果分析 37
4.5 总结 38
第五章 基于通信系统MYRINET上M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39
5.1 未加入计算的测试结果 39
5.2 加入了计算的测试结果 40
5.3 往返时间RRT 41
5.4 测试结果分析 42
5.5 总结 43
第六章 基于通信系统MYRINET上GM_M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44
6.1 未加入计算的测试结果 44
6.2 加入了计算的测试结果 45
6.3 往返时间RRT 46
6.4 测试结果分析 47
6.5 总结 48
第七章 四种通信系统的结果比较和分析 49
7.1 发送开销 的比较 49
7.2 接收开销 的比较 50
7.3 GAP及有效带宽BW的比较 51
7.4 延迟L的比较 52
7.5 往返时间RTT的比较 53
第八章 结语 55
参考文献 56
致谢 57
附录 58
参考文献
[1] Richard P.Martin,Amin M.Vahdat,David E.Culler and Thomas E.Anderson.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Latency,Overhead,and Bandwidth in a Cluster Architecture. In Computer Science Division.
[2] D.E.Culler,L.T.Liu,R.P.Martin,and C.O.Yoshikawa.Assessing Fast Network Interfaces. In IEEE Micro,vol.16,pp.35-43,Feb.1996
[3] 周桂林。《机群系统通信开销和分布式共享存储的研究》。Sep.1999。
[4] 郑纬民,汤志忠。《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 64 字数 20957
摘要
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高速互联网络将工作站、或者高档微机互连起来构成的机群系统,正逐步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主要平台之一,并随之出现了机群系统上的各种并行通信系统。对这些并行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测量、评估,并以此指导并行应用的开发成为必要。
本文在通信microbenchmark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测试了机群系统上四种并行通信系统——GM_API、100M以太网上的MPICH、Myrinet网络上的MPICH和GM_MPI——的表征通信性能的LogP参数,并通过比较,得出四种并行通信系统特点和优劣关系。以期得到比较有价值得结论。
关键字:机群,LogP,通信benchmark,MPI,GM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 前言 4
1.1 机群系统 4
1.2 MPI、MYRINET和GM 9
第二章 通信MICROBENCHMARK技术和LOGP模型 12
2.1 LOGP模型 12
2.2 通信MICROBENCHMARK技术 14
第三章 基于通信系统GM A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19
3.1 未加入计算时间的结果 19
3.2 加入了计算时间的结果 22
3.3 往返时间RTT 28
3.4 结果分析 29
3.5 总结 32
第四章 基于通信系统100M以太网上M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33
4.1 未加入计算时间的测试结果 33
4.2 加入了计算时间的测试结果 34
4.3 往返时间RTT 36
4.4 测试结果分析 37
4.5 总结 38
第五章 基于通信系统MYRINET上M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39
5.1 未加入计算的测试结果 39
5.2 加入了计算的测试结果 40
5.3 往返时间RRT 41
5.4 测试结果分析 42
5.5 总结 43
第六章 基于通信系统MYRINET上GM_MPI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44
6.1 未加入计算的测试结果 44
6.2 加入了计算的测试结果 45
6.3 往返时间RRT 46
6.4 测试结果分析 47
6.5 总结 48
第七章 四种通信系统的结果比较和分析 49
7.1 发送开销 的比较 49
7.2 接收开销 的比较 50
7.3 GAP及有效带宽BW的比较 51
7.4 延迟L的比较 52
7.5 往返时间RTT的比较 53
第八章 结语 55
参考文献 56
致谢 57
附录 58
参考文献
[1] Richard P.Martin,Amin M.Vahdat,David E.Culler and Thomas E.Anderson.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Latency,Overhead,and Bandwidth in a Cluster Architecture. In Computer Science Division.
[2] D.E.Culler,L.T.Liu,R.P.Martin,and C.O.Yoshikawa.Assessing Fast Network Interfaces. In IEEE Micro,vol.16,pp.35-43,Feb.1996
[3] 周桂林。《机群系统通信开销和分布式共享存储的研究》。Sep.1999。
[4] 郑纬民,汤志忠。《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